今天是
QQ网名昵称-QQ微信头像-QQ签名说说-DaShouLie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学习教育 > 读后感 > 正文

读后感: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

作者:dacom 发布时间: 分类:读后感 浏览:


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困难的时候,能够得到身边人的帮助,很多人称其为贵人。当然,很多时候,我们也是很乐意帮助周边人的,因为这样做能带给我们幸福感。这也是人性中的优...

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困难的时候,能够得到身边人的帮助,很多人称其为“贵人”。当然,很多时候,我们也是很乐意帮助周边人的,因为这样做能带给我们幸福感。这也是人性中的优点部分。

读后感: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

 

 

刚刚阅读完了《心理学与生活》中的相关内容: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。文中指出,我们用互惠规范来解释人们依从的方式。当别人给我们好处时,我们就会处于一种精神紧张状态,直到我们回应了这些帮助,这种紧张才会消失。这种精神上的紧张因为有助于个体的生存,因而在进化中存在其价值。因为有进化的基础,所以利他主义不是人类所独有的。研究者发现了这样一些证据,在很多种情形下,人和动物在没有互惠期望的情况下也会继续合作和分享资源。和传统的观点相反,在研究中具有利他精神的男性能得到女性的优先选择。女性喜欢那些乐于和她们分享资源并哺育后代的男性。女性也相信那些有着明显利他主义倾向的男性会是好父亲。

巴森特指出,有四种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利益做贡献:1、利他主义,一种有益于他人的行为。2、利己中心,一种绝对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亲社会行为。3、集体主义,一种有利于某一特定群体的亲社会行为。4、规则主义,一种支持道德原则的亲社会行为。虽然每一种动机都可能会使人们去做帮助其他人的行为,但他们有时也会互相冲突。公平原则指出,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获取资源,然而其他的动机会使我们去帮助某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。

那些起初看起来像是反社会行为,违反公平原则,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会是亲社会行为。人们想帮助处于麻烦的陌生人的意愿,是和情境的每一个特性相关的。为了判定一件事是不是紧急事件,最好的办法是先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反应的。即使对于那些在某些情境下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心理的人来说,说服自己对一件其他人都不觉得紧迫的事件采取行动有多么困难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需要帮忙的情境下,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旁观者把责任集中到自己身上,从而克服这种阻力。我们应当直接对某人指出“你!我需要你的帮助”。行为建立起了一种与他人之间的特殊的联系,从而可以改变情境。我们认为帮助他人的动机可能是人类基因遗传的一部分。然而人类从本质上讲,却是一种亲社会和反社会冲动的混合物。

人们对于家庭成员做出利他行为是为了保存基因,对陌生人的利他行为,可能部分的依赖于利他行为的互惠性这种与生俱来的期望。在某些情境下,这些不同的动机可能会产生冲突。几种情境因素影响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是否会做出亲社会的行为,当人们没有产生责任分散,当人们注意到并认定是紧急事件,在某种情境下感觉到了责任时,他们更愿意去帮助他人。在生活中,我们要乐于助人,主动地去帮助身边人,当我们献出我们的“爱”时,那么这份“爱”最终也会回报到我们自己身上。我们要始终做一些利他又能利己的行为,而不是做一些利己害人的事情,这样,整个社会才会越来越有人情味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变得越来越温暖。


标签: 


关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