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QQ网名昵称-QQ微信头像-QQ签名说说-DaShouLie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工作职场 > 职场法则 > 正文

为什么离开安稳、待遇很好的工作? 工作10年,我离开台积电的5个原因

作者:dacom 发布时间: 分类:职场法则 浏览:


作者分享自己离开台积电的5个原因 摘要 1.工作10年后从台积电离职,背后有5大原因,分别为实践心中的理想人生、主动做出选择、只有自己能为人生定义、让遗憾降到最低、分享我的...
为什么离开安稳、待遇很好的工作? 工作10年,我离开台积电的5个原因(图1)
作者分享自己离开台积电的5个原因

摘要

1.工作10年后从台积电离职,背后有5大原因,分别为实践心中的理想人生、主动做出选择、只有自己能为人生定义、让遗憾降到最低、分享我的幸运。

2.因为阅读带来许多启发,在过程中逐渐厘清人生意义,认清自己应该把握人生的时间,去创造自己认同的价值。

3.追求自己心中认为最有价值的事,也反思自己究竟是在追寻世俗定义的更多、更好、更稀有的价值,还是一个真正能够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。

最近,我做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,正式从台积电离职了。 身边亲近的亲朋好友也很好奇:「为什麽我要从工作10年的台积电离职? 为什么要放下这个安稳又待遇很好的工作?」 在这篇文章里面,我会和你分享,我做出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、我的人生观、我的内心想法。

1.实践心中的理想人生

第一个原因是,我想要朝着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前进。

两年半前,我从新竹台积电转职到台南的台积电,想要挑战新的职涯可能性。 但当时因为先斩后奏,又缺乏跟女友的沟通,彼此关系降到冰点。 那时,我也是一个凡事缺乏计划、没有生活规律、对优先次序的安排很乱的人。 虽然勇于尝试新工作环境,但心里其实很迷茫,也缺少生活重心。
 

《子弹思考整理术》书中提到:「我们太害怕去承诺、不曾花时间去定义自己真正想要的,我们拖延了自己的梦想。」 这根本就在说我自己,一天工作10至12小时的时间,忙着赚钱,没有定义过自己想要什么、梦想是什么、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?

后来我开始规划我10年的「长期目标」、再规划2年的「中期目标」,当时我一心想在2年后做出一点成绩,希望可以被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杂志访问。

而《原子习惯》让我开始把社群媒体、打电动、追电影的习惯戒掉,改成早上做瑜珈和阅读书籍,晚上的下班时间学习怎么架设部落格,剩余的时间开始分享阅读心得。 我开始累积微小的新习惯,相信未来会引来巨大的改变。

我问自己做的有哪一件事情,能够在几十年后、甚至死后,为世界带来影响和改变? 《长销》书中这句话烙印在我的脑海中:「利用生命的最好方式,就是把时间花在比生命更长久的事情上。」 未来,有没有一件事情我可以持续去做10年、20年、30年以上,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中断的? 我确信「分享阅读」这件事情我可以持续做30年以上。

一次前往台南的路上,看到路中央一台Tesla因为自动驾驶,在没有减速的情况下,直挺挺撞进去倒在路中的货车。 那时候我从旁边开过去,心里面闪过一个想法:「如果我明天就死了,我算是活了一个不虚此行的人生吗?」

也因为差点搭上太鲁阁事件的那班列车,让我太过震撼,隔一周我就跟上级提了离职。 我心里知道每一天都很珍贵,对死亡的敬畏,驱动着我做出决定,也让我明白有些事情不能等。

2.主动做出的选择

回顾我自己的求学和工作历程,其实充满被动的选择,然而误打误撞地,也在公司发展得还不错,升了主管开始带团队。 原本在新竹的单位属于软硬件整合的开发类型工作,但是跟半导体工厂的产线还是有一大段距离。 所以我当时苦恼着怎么在职涯上做出突破时,读到了《一个人的获利模式》这本书。

这本在谈一个人的发展模式,可以套用「公司经营」的商业模式来设计,书中提到「梦幻工作很少是透过传统求职方式得来的,它们更多是『创造』出来、而不是『找』到的。 要有这样的创造,需要很深入的自我认识。」 一般人找工作,会把自己调整成配合工作的生活型态,但你想过创造出一个「属于你自己的理想工作型态」吗?

因此我挑选当时拥有最新科技的全新工厂,准备从无到有参与一个新盖厂的过程。 这本书也让我知道自己喜欢分享、喜欢帮助别人,因此当我转职到台南的时候,开始学习怎么写文章和架设部落格,「阅读前哨站」部落格在那个时候正式诞生。

3.只有自己能为人生定义

整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就是大环境愈来愈差、经济成长跟生活感受脱钩,房价很高、薪资却很低,当我们感受到对世界的无力,我们只能先从改变自己做起。 我也不只一次听到这个问题:「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?」 我想,只有你可以定义自己人生的意义,不要等到别人来帮你定义。

如果说为了赚钱而努力工作,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、拥有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、能在退休之后做自己喜欢的事,那么这3件事情有一个共通点。 赚钱就是为了换取拥有选择「如何使用时间」的自由。 我也不断探问自己:「你要到什麽时候才有这样的自由度? 什么时候才叫做『够了』呢?」

我回顾自己读过很多谈「财务自由」的书,发现最后作者都回来谈到内心的自由。 更多的钱永远不会让你自由,只有我们的心才会。 我从《财务自由实践版》这本书认识到:「你要早点开始持续检视自己的财务状况,累积一条你需要的财务跑道,并找到有意义的职业,实现财务目标,过着满意的生活。」

既然认识到了最有限的资源就是「时间」,我决定将累积的金钱资产,用来支持最珍贵的资产,也就是时间的利用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跑道,只管跟昨天的自己竞争,从事自己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。

4.让遗憾降到最低

《人生复本》这本书改变我的人生观,对我后来决定是否离职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。 我思考着,如果我不离职继续待在公司、升迁,过得肯定不错。 但是某个程度上我已经完全可以想象到,如果选择继续在公司,无论过的是哪一种生活,我已经不再对那个时候的我抱有任何期待。

亚马逊创始人杰夫. 贝佐斯(Jeff Bezos)在《创造与漫想》书中曾经提出他著名的思考方式「遗憾最小化框架」,意思是「只要你去想,当自己活到80岁时回头看此时的自己,会不会因为没去做某件事、或做了某件事而遗憾不已,来评估自己到底要不要执行。」 我则试着去想,如果我现在不离职,过了5年、10年,回头一看,倘若我看到另外一个人做了我原本想要做的事情,我那时候一定会感到遗憾,一种「那个人应该是我」的深深遗憾。

另一种情况是,如果5年、10年后,那个做这件事的人没有出现,我还是感到遗憾,我会一直挂念着另一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生活,会不会充满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。 回头想想,如果这样选择却失败了会怎么样吗? 我的答案很简单,失败跟困境都只是一时的,遗憾却会跟着我一辈子。

5.分享我的幸运

我景仰的已故共同基金发明人约翰. 伯格(John Bogle)先生曾经在《够了》这本书中,谈「什么是衡量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成功的正确指标?」 换句话说,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衡量你的人生? 这本书名的由来,来自于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。

有一位小说家参加了一位亿万富豪的宴会,他的朋友跟他说:「你知道这位富翁一天赚的钱,就比你一本畅销小说还多吗?」 小说家回答说:「没关系,但我拥有一个他没有的东西。」 他的朋友很惊讶地问道:「怎麽可能? 有什么东西是你有、那个富翁却没有的?」 小说家淡淡地说了一个字:「够了(enough)。」

伯格先生透过这个故事,让我们去思考:自己究竟是在追寻世俗定义的更多、更好、更稀有的价值? 还是一个真正能够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? 我时常会在内心提醒自己:「不要只盯着那些你『还没有』的东西,看看那些你『已经拥有』的东西,你会知道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。 」我深知,我得到的这些好运不是理所当然,我拥有的已经很多,分享出来的却太少。 比上永远不足,比下永远「够了」。

我在工作上无比幸运,顺利录取、快速升迁、身边充满神队友、也有一个理想的伴侣,我认为我已经「够了」,所以我开始将我阅读过的书籍,写成一篇又一篇的读书笔记分享在部落格上面。

如同印度圣雄甘地(Gandhi)曾经说过:「成为你想在世界上看到的改变。」 如果你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热情帮忙的人、开拓心胸的人、乐于贡献的人,你就往那个方向前进,成为那样的人。 我决定把最有限的「时间」用来「分享」我所有的幸运,善用手边拥有的资源,打造出心目中的愿景,达成我期待看到的改变。



标签:离开  安稳  待遇  工作  台积电   


职场法则排行
最近发表
热门文章
最热TAG
猜你喜欢

关灯